一座大城市,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。
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?
城市,被封鎖了。人的聲音,不見了。
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,轉發近5千次,7百餘則留言,1萬多人按讚。 英國《BBC新聞》精選轉載。 美國《紐約客》雜誌、《每日星報》、法國《法新社》、韓國《首爾報社》、阿根廷《號角報》報導。
2020年1月23日,星期四,號稱「九省通衢」的武漢市由於要防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擴散,宣布所有公共運輸停止運行,隨後湖北省黃岡、鄂州、仙桃、赤壁等城市也跟進,開始了史無前例的「封城」防疫戰,消息一出,舉世譁然。
郭晶是位社工,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,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、思考、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,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、懼怕、焦慮和堅強,情感深刻、動人且入微。
即便孤身在封鎖之中,郭晶仍想盡一己之力做點什麼。她盡力關懷城市停止運作時仍需要工作的清潔工、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、記錄周遭的變化。人被隔離的特殊心理變化,以及在此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重要性與溫暖,是如此真實且讓人憂傷。
城到底要封閉多久?沒人知道。疫情到底擴散得多嚴重?沒人知道。
網路流傳的各種聳動影片,是真的嗎?沒人能肯定。
在即時新聞與資訊傳遞如洪水般每秒不斷沖刷人們認知的現在,我們竟無法確知在一座封閉的城市裡,人們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。而在疫情不分國界、距離,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時,郭晶發出的微小聲音因此彌足珍貴,她說:
▲《武漢封城日記》一書,寫出城裡人們的恐慌、焦慮和堅強(圖/聯經出版社提供)
有人說疫情過去,人們就很快會忘記,但遺忘沒有那麼容易。
我們可能無法記得所有人,但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忘記這段時間。
我們還會帶著這段日子的記憶生活下去。 大家擔心的遺忘究竟是什麼?
是我們的社會不能因為這場疫情而有所改善,是下次發生類似的災難的時候依然沒有完備的防控體系,擔心依舊會有人要做無謂的犧牲。
▲《武漢封城日記》一書,寫出城裡人們的恐慌、焦慮和堅強(圖/聯經出版社提供)
疫情蔓延之際,來自武漢的真實紀錄率先在台出版!人至今還在被封城的武漢,29歲女社工郭晶的實境日記,將由聯經出版《武漢封城日記》一書,寫出城裡人們的恐慌、焦慮和堅強,情感深刻、動人入微。台灣讀者可藉此理解真實的封城生活,在文字中獲得力量,並期許大家一起攜手努力,互助共渡難關。
「這不是純粹的個人日記,而是用日記的方式進行公共敘事。」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,郭晶就開始書寫,日記首刊於微博迄今累積了191萬閱讀次、轉發近5千次,並受到英國BBC及各大國際媒體廣泛報導,引發廣大網友共鳴,「很多人在看了我的日記後說感受到力量,對生活在疫區的人也多了一些了解,這些回饋不斷激勵我寫下去。」《武漢封城日記》從編排到出版於兩個月內完成,是全球第一本來自武漢封城後的真實生活紀錄,預計3月27日率先正式在台灣出版。
「儘管很艱難,人們都還在頑強地抵抗。」
即便孤身在封鎖之中,郭晶仍想盡一己之力做點什麼。她以社工獨特眼光,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、思考,細膩記錄生活。她盡力關懷城市停止運作時仍需要工作的清潔工,也記錄周遭的改變。在本書中可以看到人被隔離的特殊心理變化,及人與人連結的重要性與溫暖。
日記受矚目後,郭晶接到很多人傳訊要寄送物資或錢來幫助她,但她選擇成為一個中繼站,將陌生人發來的物資或幫助,轉給當地的醫院或志工團。郭晶希望透過日記「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連結點」,串聯成互相合作的互助網,每個人都貢獻一點點,就可以照顧好更多人。
隨著疫情逐漸升溫,台灣民眾也人心惶惶。郭晶的封城日記裡,收錄當時許多網友閱讀日記後的留言回饋,將使台灣讀者更了解封城後真實的生活日常,看見外界從沒想到的衍生問題。透過她真誠筆觸,獲得面對挑戰的勇氣,並了解一個被隔離的人,如何藉由文字紀錄得以獲得自由。
書名:武漢封城日記
作者:郭晶
出版:聯經出版社
#推薦閱讀 #武漢封城日記
Kommentare